开学如期而至,“神兽”即将“归笼”
但此时,
有的犯罪分子开始蠢蠢欲动,
准备“冲业绩”
因此,
家长们在为孩子策划新学期学习的同时也要牢记提高警惕
下面,信小君整理了一份防骗宝典
务必收藏、转发、分享
NO.01“运作入学”诈骗
所谓“路数”,并不可信!
警惕为了不存在的“资格”流泪又掉财
套路:李大叔谎称其亲戚在教育局工作,通过在群聊发布可办理市区小学入学资格的消息先后骗取受害人何先生等人2.5万元,同时通过不知情受害人张先生骗取其他受害人共计8.5万元。案发时,李大叔早已将所得钱款挥霍殆尽,且名下无财产退赔。被骗家长们有泪心里流。
应对方法: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好的学校学位则是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殊不知,骗子就是抓住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谎称“有门路、有关系”,形成用钱就能“买学位”的假象,从而实施诈骗。切记,不要相信“关系”“熟人”“走后门”。天道酬勤,只有认真努力学习,才是通往更好学府的唯一道路。
NO.02缴费诈骗
这个“老师”不是老师!
警惕“假老师”混进家长群骗钱
套路:某晚上,钟小怪为骗取财物,以游戏帐号为诱骗网友小明(10岁)发来其班级群二维码。后钟小怪加入群聊并冒充是该班内的老师以收取资料费。
杨老师:“各位家长,本学期新增的资料费196元,收到的家长请尽快缴费过来(扫描下方二维码,并标注学生名字)”,我统一登记,感谢家长们的配合。”
小红妈:好的,老师,已转。
大雄爸:已转。
小红妈:好的,老师,已转。
玲玲妈:收到,已转。
小明的妈妈看到群里家长都在回复收到并转账,也立刻扫描转了196元。
微信群里“叮叮”的信息声引来了真正的杨老师的注意,看着群里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微信头像和昵称,赶紧阻止各位家长:“家长们快别转了,我没要求交资料费,立即报警。”钟小怪发现被暴露后,即迅速退群,并将钱款用于挥霍。
应对方法:发现家长群里有人发布收缴费用的信息,先不要急于在群里缴费!可以先在群内搜索全部群成员,查看是否有相同头像图片的两个老师账号。且务必进一步核对,先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与老师本人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NO.03
助学金诈骗
孩子助学金也可能是骗子的“加餐费”
警惕私下发放助学金陷阱
套路:某外地大学学生家长胡先生接到“大学学校老师”电话,对方称胡先生家孩子品学兼优,拟发放助学金,需提供胡先生身份证号、银行卡、短信验证码等信息。胡先生喜不自胜,立马发给对方短信验证码后,胡先生发现银行卡中6800元被转走,这才意识到被骗。
应对方法:信息安全很重要,凡是涉及个人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请高度警惕。遇到类似情况,请先向孩子、学校班主任和当地教育部门确认情况,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NO.04卖卡“赚”处罚
原来“发财美梦”不过是场无法重来的噩梦!
警惕孩子被利用实施“两卡”犯罪
套路:候骗子等人以每转账人民币1万元就给予50至100元不等利润为引诱,“借用”他人银行卡,用于注册微信商户号,并生成收款二维码,供其诈骗团伙使用。向小笨等4人系某高校或中专在校生,不抵诱惑,向候骗子出借了六张银行卡。被害人扫描候骗子提供的二维码付款后,资金转入对应微信商户号,并根据后台设置于次日凌晨自动转入该商户号绑定的向小熊等人的账户内。而向小熊等4人明知本人银行账户内转入资金系他人犯罪所得,仍按照候骗子的要求进行转账。后,候骗子诈骗团伙以及向小熊等人均被公安机关抓获。
应对方法:只需要跑跑腿到营业厅和银行办办卡,便可轻松日入几百元?当下,许多小年轻尤其是在校生不抵诱惑做起了这样的轻松生意。他们单纯地认为:我只是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出借、出租、出售给别人用用,又没有偷扒抢劫,别人用来干什么就不关自己的事了。事实上,不用自己的卡而用别人的卡,其从事的必定是非法的勾当。把自己的卡提供给犯罪分子使用,为实施犯罪提供帮助,就是犯罪分子的帮凶,必将收到法律的严惩。各位家长们在守住自身法律底线的同时也务必帮助自家孩子抵制诱惑,切勿因小利误入歧途。若发现有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请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
供稿:廖嘉玲
编辑:周 丹
初审:朱卿新
终审:陈韶明
上一篇: 2022年第三季度信宜市人民检察院主要办案数据公布 |
下一篇: 信宜检察反诈小剧场系列(三)|面对一夜暴富的机会,你会怎么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