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
一个星期就要过年了,
大家是否
都已经进入“大扫除”模式了?
除了垃圾,
还有烦恼、忧愁、坏的、不好的....
扫掉、扫掉,通通扫掉~
小编在感叹着时间过得飞快的间隙,
思绪又被一股“神秘”气息吸引了,
听说威严的审判庭里来了一群“神秘听众”,
他们是谁?来自哪里?
让我们当个侦探,一起去现场探一探吧...
镜头转移到信宜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庭上
法官:被告人XXX,你对公诉机关指控你的罪名是否认罪?
犯罪嫌疑人:我自愿认罪。
.........
法官:现在由被告人作自行辩护。
犯罪嫌疑人:我认识到自己犯的错,我认罪,希望对我从轻处罚......
这是正在信宜市人民法院进行的一宗刑事案件庭审现场:
案件概况:两名被告人驾驶机动车在路上行驶时与被害人因让路问题引发纠纷,后两名被告人纠集他人携带刀具尾随被害人至案发地点,对被害人进行殴打并致被害人受轻伤二级。
原来,审判庭里的旁听席上坐着的一群“神秘听众”就是11名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
2019年1月28日上午,信宜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组织该11名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零距离”观摩庭审,对涉罪未成人开展了第三轮集中帮教活动。
而检察官选取这个案件来观摩庭审进行集中帮教有何特点和特别意义?
特点
01.此类因生活琐事引发的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案件,占我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30%以上。
02.此类因朋友义气参与犯罪的情况,占我市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的80%以上。
03.此案被告人因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其中一名被告人第三次站在被告席上,且本次庭审案件发生在其缓刑考验期间。
意义
希望参加帮教人员通过深入了解一个案件,知道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共性的地方,防止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
(图:观摩完庭审后,11名涉罪未成年人用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庭审结束后,一场以“法庭旁听有感”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信宜市人民检察院拉开序幕。11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纷纷表达了自己参与这场庭审的感受,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感谢检察官安排的这场庭审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整个庭审过程,感受到了法庭的严肃庄重,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对犯罪行为的“零容忍”,不冲动做事,不去挑战法律的权威,并表示会更加珍惜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今后,一定会认真遵守考察期间的相关规定,积极参与各项帮教活动,努力做一名守法知法、对社会有贡献的好青年!
(图:家属和孩子在认真地书写、述说自己内心的触动)
一步之遥,我却不想成为被告席上的你
活动的意义:检察官们希望通过“零距离”观摩庭审,让他们感受到法庭庄严肃穆的氛围,了解到法庭审理的具体程序,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体会到法庭教育的意义,吸取到庭审案件中的教训,以借助真实案例带来的冲击引发他们自省、反思,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后记:这些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符合起诉条件。既为了深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又填补了刑事处罚和“一放了之”之间的制度空白,检察官们在不断探索“宽而不纵”的帮教方式。
上一篇: 信宜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谢康福决定逮捕 |
下一篇: 信宜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谢康福决定刑事拘留 |